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mail Mobile

原创园地

首页 > 原创园地
穷养的女孩有什么样的体质

2017-11-04


人要是那么容易改变,还要漫长的人生做什么。



01


知乎上有一个关于穷养和富养的问题,有一个回答印象很深。


答主说,她大学的舍友非常漂亮,很多人追,但是她非常不自信都拒绝了。


不自信不是挑挑拣拣的借口,而是那种发自内心的不自信,觉得自己不够好,配不上人家,原因是家里经济条件差了一点。


她有个记账本,天天记着花了多少钱;每天都是在食堂阿姨快收摊儿时去打饭,因为那时候阿姨会多给一勺不会抖。


上等颜值,本科学历,勤俭持家方正质朴,这样的姑娘,多的是好男人排着队娶进家门吧。


但是答主说她百思不得其解,室友毕业后却给一个37岁的地中海当了小三。


后来一想,估计是被“穷怕了”吧,从经济方面到思想方面,对于从小没有享受过的生活,总有一种“我不配拥有”的心理。


我想起来了电影《壁花少年》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我只接受认为自己配得上的爱。


有评论说,那不应该抓一个富二代么?都当小三了,还怕啥呀?


是呀,就连当小三,她还在退而求其次。宁愿选择又老又丑的地中海,也不愿攀上富二代。


所谓“穷养”,就会有这种忧虑吧。


02


但是,真的所有被物质“穷养”起来的女孩,都会这样“自轻自贱”么?我觉得不是。


初中时候,妈妈经常用隔壁读高中的小姐姐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学习优秀的故事,来敦促我好好学习。


隔壁小姐姐家有四个兄弟姐妹,小姐姐排行老三,上面连两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


小姐姐爸爸是教师,因为超生被开除后只能打零工;妈妈因为要在家照料四个孩子和两个老人一家八口人的生活起居,无空闲时间工作。小姐姐家的生活压力可想而知。


小姐姐高中的时候读的寄宿学校,除开在学校食堂的伙食费,一个月只有72元的生活费,而她同学的生活费一般都是300以上。


那时候,小姐姐家里只有她和弟弟在读书,两个姐姐读完初中就都外出打工了,当然是为了要补贴家用。


小姐姐觉得愧疚,即便是只有72块,也是姐姐们牺牲自己读书的机会,一点一滴赚回来的,她舍不得多花一分钱。


月末放假回家的时候,除了回家2块的车费,她剩了70块交给妈妈,说:“妈,下次不用给我这么多了,我在学校穿校服吃食堂花不了钱。”


极度拮据的生活,却让小姐姐惊人的自强上进。


小姐姐大学期间就把改变家庭现状,为最大的目标和己任。


她听说大企业最喜欢复合型人才,原本英语专业的她,于是利用一切机会自学经济、法律相关的知识。未必精通,但是有一些知识储备总比完全不懂好。


终于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小姐姐在毕业的时候拿到了好几家大公司的offer。工作几年后,他们家就搬进了大房子,听说最近她还给妈妈做了拉皮手术。


不仅如此,小姐姐还手把手教自己的姐姐和弟弟如何开淘宝店创业。


前年她相亲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她老公毕业于北京某“双一流”大学,现任飞行器设计工程师,现在一家三口相亲相爱。


少年时期困苦的生活并没有将“沉重的自卑感”根植于她的内心,而是尽一切努力改变境遇,让自己配上更好的生活。


03


所以,穷养出来的女孩子就一定不好么?只按单个样本来看,并没有十足的等式可言。


一般人认为,穷养的女儿会更加贪慕物质,更加自卑。


但人的际遇是复杂多变的,成长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组成也不尽相同。


一种人格的形成,是无数不同细节的综合造成的,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家庭物质的培植而已。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同样的教育方式给不同的孩子留下的烙印完全是不一样的。


比如,

同样是被溺爱的孩子,有的人是骄横狂傲,有的却是天真烂漫;

同样是在打压式教育中成长的孩子,有的人是自卑,有的却是自律;

同样是在物质的富养中长大的孩子,有的人挥霍无度,有的却乐于知足;

而在上述例子中,同样是“穷养”长大孩子,一个是自卑裹足不前,而另一个却独立强大。


柴静在《看见》中有一段对话说道:

“我怎么老没办法改变我的弱点?”

“如果那么容易的话,还要漫长的人生干什么?”


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人,因为成长本身是一个不断改变不断修正的过程。


如果将成年的困境只粗暴地归结于穷养还是富养,或是父母的教育、童年的经历,都不过是思维上的懒惰和智力的无为。


与其纠结于命运的分歧来自于童年的某个娃娃或是一顿打,不如用力挣破成长的壳,诞生全新的自我。